《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》
新一波科技势力造车潮开启3.0模式
在一次次的传闻、搅动股市、否认、再传闻的“套路”后,雷军终于在上周发布了“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”: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!这个项目由雷军亲自带队负责,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,初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。
当TMT业界各方还在努力消化这则重磅消息之时,没想到这才是新一波科技势力造车潮的开启。
次日,有媒体引述多位知情人士消息指,曾宣称“永不造车”的滴滴已于近日启动造车项目,确定了相关业务的负责人,并已拉拢了传统汽车行业“大牛”加盟助阵。对此消息,滴滴官方的态度相当暧昧,既不承认,也不否认,仅称“不予回应”。
4月9日,又有知情人士透露,小米生态链公司石头科技已经下场造车,石头科技创始人兼CEO昌敬亲自操盘,成立独立的汽车公司,初步产品定位是类似奔驰G系列的硬派越野车型。
加上此前已或明或暗深度参与“造车”项目的百度、华为、中兴、腾讯、阿里、富士康等,一场TMT行业巨头围绕万亿智能电动车市场的“诸神之战”炸裂上演!
■采写: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■制图:廖木兴
科技企业跨界造车 新一波热潮是这样开启的
电动汽车:
做,还是不做,可能已经不是问题
无论科技企业还是传统车企,也不管是汽车制造商还是无工厂设计者,为了企业生存和增长,都会不断寻寻觅觅更大的市场,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也就是俗话说的新“蓝海”。就此而论,在过去几年里,可能没有比智能电动车更蓝的一片大海了。
根据工信部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喜文预测,中国将在《中国制造2025》制造强国策略的第2个十年,即2035年停售燃油车。同时,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明朗,据IDC预测,2035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1.2 万亿美元,中国智能驾驶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。
而据中信证券数据,2020年国内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约为115万辆,渗透率约为4.4%,尚处于电动车渗透率曲线的推广期。中信证券根据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曲线预测,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增长保持10年没有太大问题。
“下一个最有可能跟手机相提并论的入口,大概率是汽车”。在如此强烈的市场信号面前,百度、小米、滴滴、富士康、华为等已不同程度陷入发展瓶颈期的科技企业,以各自方式切入“造车”领域,已经不再是“要”或者“不要”的问题,变得只是时间的问题,那些曾经的“永不造车”誓言,更是不值一哂。
更注重未来增长前景的资本市场对此的反应最为激烈。特斯拉公司今年一季度全球交付近18.5万辆汽车,还不到丰田汽车一季度销量的零头,但其市值已超过3个丰田,甚至超过了全球9大车企的总和。小鹏、蔚来、理想等中国新型汽车公司,同样展现了可观的估值前景。
另一项值得关注的数据是,从整个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竞争格局来看,行业集中度方面,Top5 份额占比的CR5仅仅为52.6%,Top3 份额占比的CR3仅仅为40.5%。数据表明,整个行业尚未出现多头垄断的格局,排名靠前的企业之间差距还不大,行业暂时还未出现绝对的龙头。
汽车“新四化”,
科企注定扮演关键角色
在想通了“要不要”的问题后,企业下一个要分析的关键问题,是自己能在智能电动车产业中扮演何种角色?
关注汽车行业的人,应该都知道,近年来一股“新四化”浪潮正在席卷整个行业。今年全国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为汽车行业划重点时,也释放出一系列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号,为推动汽车新四化(电动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)助力。
在这股“新四化”浪潮背后,是汽车纯电动化的飞速发展,汽车不再需要发动机、变速箱等复杂的机械结构,这也意味着造车的门槛大大降低。同时,汽车正像手机一样,软件开始与硬件分离。
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日前表示,在汽车行业发展的“新四化”趋势中,智能化和网联化都与科技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科技公司进入汽车业,主要在于分享产业价值链中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软件部分。
上一篇:工业车辆安全监控系统功能及技术分析
下一篇:没有了